大浪淘沙

6.9
类型: 电视剧
年份: 2021
简介:该剧讲述了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,中国最优秀的一群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真理,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思想,共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,历经艰难险阻、锐意进取、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。故事以毛泽东为主的“一大代表”为线索人物,从1919年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,以党的发展脉络为根基,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党面临危急关头,在民族遭受危难时刻,挺身而出、力挽狂澜,通过他们不屈不挠和艰苦奋斗,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,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。
打包价格:

节目还没有准备好,晚点回来再试试~

剧集列表

(共40集)
由于版权原因,部分剧集暂时无法观看,请持续关注更新~~感谢使用爱奇艺!

分集剧情

  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。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陈启航,计划将正在运营的视频制作教学账号,转作党史学习题材相关内容。第一期的故事从一百零二年前的“巴黎和会”讲起: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会和谈失败,美、英、法欲将山东主权从德国转让给日本,北洋政府的软弱行为引发爱国人士不满;正在湖南长沙教书的毛泽东深刻感受到,羸弱的中国无法在世界立足,中国到了救亡图存的时刻。“五四”前夜,北大学生群情激奋,以张国焘、许德珩、段锡朋为主导的学生组织上街游行,披露北洋政府的“恶行”,“五四运动”就此爆发。但学生们的爱国行径遭到当局政府残酷镇压,进步学生纷纷被捕。

  • 此时的湖南,爱国运动遭到督军张敬尧暴力镇压,毛泽东上京请愿“驱张”,但北洋政府置若罔闻,多次请愿均以失败告终;罗章龙、邓中夏前来探望暂住福佑寺的毛泽东,安慰他不能回家为父奔丧之憾。看了几期视频,陈启航好友杨易渐生兴趣,态度也发生了转变,不再坚决反对陈启航转向。陈独秀南归后,李汉俊与戴季陶前来商讨推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事宜,受邵力子引荐,陈望道应允戴季陶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。李大钊创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,以英译谐音“亢慕义斋”命名。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非常支持,专门辟出北大西斋宿舍的两间房,供研究会使用。

查看全部剧集详情
  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。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陈启航,计划将正在运营的视频制作教学账号,转作党史学习题材相关内容。第一期的故事从一百零二年前的“巴黎和会”讲起: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会和谈失败,美、英、法欲将山东主权从德国转让给日本,北洋政府的软弱行为引发爱国人士不满;正在湖南长沙教书的毛泽东深刻感受到,羸弱的中国无法在世界立足,中国到了救亡图存的时刻。“五四”前夜,北大学生群情激奋,以张国焘、许德珩、段锡朋为主导的学生组织上街游行,披露北洋政府的“恶行”,“五四运动”就此爆发。但学生们的爱国行径遭到当局政府残酷镇压,进步学生纷纷被捕。

  • 此时的湖南,爱国运动遭到督军张敬尧暴力镇压,毛泽东上京请愿“驱张”,但北洋政府置若罔闻,多次请愿均以失败告终;罗章龙、邓中夏前来探望暂住福佑寺的毛泽东,安慰他不能回家为父奔丧之憾。看了几期视频,陈启航好友杨易渐生兴趣,态度也发生了转变,不再坚决反对陈启航转向。陈独秀南归后,李汉俊与戴季陶前来商讨推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事宜,受邵力子引荐,陈望道应允戴季陶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。李大钊创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,以英译谐音“亢慕义斋”命名。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非常支持,专门辟出北大西斋宿舍的两间房,供研究会使用。

  • 1920年5月25日,吴佩孚离开衡阳,谭延闿伺机而动直逼长沙,“驱张运动”获得胜利。毛泽东心系湖南民生,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的启发,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微光。陈望道回浙江义乌老家潜心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,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,虽然译文不足两万字,但却花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,不料发行单行本经费告急,陈独秀答应设法解决。高君曼受邀为中华女界联合会授课,在那里认识了年轻热情的女干事王会悟。陈独秀请维经斯基帮助解决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出版问题,维经斯基对此非常支持,并承诺未来还将赞助出版一系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资料。

  • 1920年8月,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,推选陈独秀为书记。成立会上,决定尽快建立其他地区党组织、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。虽然它的成立只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一小步,但它却是第一步,正是这一小步,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拉开了序幕。直皖战争结束,李大钊回京,得知上海党组织已经成立,便立即开始与北大青年教师张申府等人物色北京方面的入党人选,亢慕义斋的罗章龙、刘仁静、黄凌霜等成为优先考虑对象。刘伯垂联络在武汉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的陈潭秋、董必武、包惠僧等人,一致决定,尽快建立武汉党组织。

  • 毛泽东、杨开慧收到法国来信,得知向警予与蔡和森已组成“向蔡同盟”,毛泽东向杨开慧表明了自己反对旧式婚姻的观点,杨开慧自然是十分赞同。文化书社一炮打响,毛泽东又立即着手联络各界人士,计划创办俄罗斯研究会,以践行马克思主义和俄式革命的经验。上海,共同编辑《共产党》月刊的李达与王会悟,感情不断升温,高君曼积极为二人牵线。青年团作为党的后备力量,队伍不断壮大,共产国际表示愿意接收优秀青年赴俄学习。北京亢慕义斋讨论党纲草案时,黄凌霜因坚持无政府主义而退党,会议不得不中断,《劳动界》周刊也面临重新分工。

  • 这一次,双方都冷静了下来,马林指出,中国各地成立了党组织十分了不起,问题在于缺乏统一指挥,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召开全国性的代表大会,建立党的中央机关,统一领导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发展,并承诺帮助解决经费问题。李汉俊、李达立刻着手通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,王会悟自告奋勇,负责统筹安排会议各项后勤工作。毛泽东与何叔衡接信后,立即动身前往上海参会,此时毛泽东已与杨开慧结婚,二人依依惜别。李大钊因为要替北京的教职人员索薪,实在无法抽身,最终,北京党组织推荐张国焘、刘仁静参会。在广州,陈独秀为建校批款奔波,派包惠僧作为代表前往上海,另一位代表是新婚不久的陈公博。陈公博心思活泛,携妻子李励庄同往。

  • “一大”第五次会议召开,陈公博与包惠僧等人因为“党员能不能做官”的问题而发生激烈争执,闷闷不乐,李励庄劝他放宽心胸,未果。另一边,租界巡捕队伍发公告取缔集会,巡捕程子卿发现李汉俊家正在集会,各地代表紧急撤离、四散,其中一部分代表聚到陈独秀家讨论下一步计划。李汉俊家遭到搜捕,选择留守的陈公博被吓得不轻。李汉俊巧妙应对,危机暂时解除。当晚周佛海因身体原因留在博文女校,没有参会,深夜,毛泽东悄悄潜回宿舍,带去了代表们决定中止会议、等待进一步安排的消息。陈公博在外绕了几圈才回到旅社,仍心有余悸。

  • 百年后的今年,陈启航和杨易再次来到“一大”会议旧址南湖畔寻访,追寻中国共产党人淬炼思想、锤炼意志、坚守信仰的精神密码。中共“一大”召开后仅一个多月,陈独秀从广州辞职回到上海,开始履行中央局书记的职责。高君曼对陈独秀的突然回归又惊又喜,她希望陈独秀今后能多抽时间陪伴孩子们成长,陈独秀欣然应允。毛泽东回到湖南后,决定借船山中学的空房办自修大学,鼓励青年独立思考、自主研究。与此同时,中共湖南支部的选址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,最终落户清水塘。陈独秀得知“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”日常运营和《劳动周刊》创刊要由共产国际提供经费,勃然大怒,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自己解决发展的问题,不该依靠外力,与会者张国焘、李达等试图解释,未果。

  • 这年秋天,毛泽东第一次来到江西安源煤矿。亲眼目睹煤矿工人生活的疾苦后,毛泽东找到在矿场做段长的族叔,表达了在安源建校办学的想法。通过族叔家工友张竹林介绍,毛泽东与煤矿工人在路边酒摊聊天,试图宣传进步思想时却碰了“软钉子”,他发现,工人们虽然“日子过得不如狗”,但却大多抱有“认天命”的想法,不愿主动改变生活境遇,更不愿付诸实践。第二天,毛泽东不顾劝阻、下窿考察,切身体验了矿工的艰辛。在上海,因为舆论压力与家人决裂的杨淑慧,来到陈独秀住处找周佛海。原来周佛海在老家已有婚配的事实被报社揭发,杨淑慧父亲得知后盛怒,执意要解除女儿与周佛海的婚约。

  • 毛泽东强调,想要发展工运,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人“认天命”的思想,让他们认识到可以通过抗争,为自己争取权益。由于与党内部分同志,尤其是陈独秀观点不合,李汉俊决定离开上海回武汉。李汉俊去李达家辞行,庄重许下诺言,无论何时都不会放弃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理论研究。这一年的3月,去莫斯科参加“远东劳苦人民大会”张国焘回到上海。他不无得意地告诉大家,自己受到了列宁同志的专门接见,列宁对国共合作问题表达了关切。但陈独秀坚持认为,此事需要从长计议。1922年7月16日,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李达夫妇的寓所召开。也是在在这里,陈启航、杨易与“历史中的一条鱼”林帆偶遇,三人正式认识。

  • 1922年8月9日,法租界当局以“宣传布尔什维克”为由,再度将陈独秀抓捕入狱,共产党内和社会各界的营救行动随即展开。8月18日,陈独秀获释,却没有回家,而是暂居旅社。高君曼对此颇有感慨。自从上次入狱后,她的身体每况愈下,也常常与陈独秀发生争执,二人因此渐行渐远,怕是要就此分开了。李大钊来上海拜访陈独秀,劝他务必要为党组织保全自己,谈及国共合作的问题,陈独秀持反对态度。不久后,“西湖会议”在杭州召开,由于马林从共产国际带回了“尚方宝剑”,陈独秀不得不与他就“国共合作”达成基本一致,但陈独秀仍坚持必须保留共产党的独立性、自主性,并要求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。

  • 该剧讲述了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,中国最优秀的一群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真理,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思想,共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,历经艰难险阻、锐意进取、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。故事以毛泽东为主的“一大代表”为线索人物,从1919年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,以党的发展脉络为根基,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党面临危急关头,在民族遭受危难时刻,挺身而出、力挽狂澜,通过他们不屈不挠和艰苦奋斗,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,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。

  • 3月,张国焘从莫斯科回到上海。此时李大钊被北洋政府通缉,也在上海暂避,而陈独秀已到达广州,中央机关也计划迁往广州。不久后,中共“三大”在广州召开,全国党员不断增长,出席代表达近40人,初具规模。会议再次围绕国共合作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,代表们的意见针锋相对。毛泽东指出,应该将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吸纳到革命中来,国民革命如果没有农民参与,是很难取得成功的。会后,毛泽东与蔡和森、向警予意犹未尽,三人回顾了新民学会一路走来的历程,誓要将新民学会“改造中国与世界”的宗旨坚持到底!

  • 这年五月,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,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执委扩大会议,讨论国共合作的问题,总结领导工运的经验,张国焘应邀参加并发言,因为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,他近一年来的消极情绪一扫而光。会后,张国焘精神抖擞地返回北京,准备大干一场。但事与愿违,各地国民党执行部遭到反动军警破坏,汉口的刘伯垂,北京的张国焘、杨子烈夫妇被捕。上海党中央接到张国焘被捕的消息,决定全力营救。

  • 以毛泽东为首的14位国民党执行部工作人员不久前向孙中山上述,反映了执行部欠薪和工作停滞等问题。众人在感慨中仍不失希望,李启汉向组织提请继续从事工人运动。不久后,毛泽东因身体原因向陈独秀告假,回到故乡韶山,一面休养,一面进行农村调查。现实生活中,网友“干就完了”来嘉兴找到了陈启航和杨易,因为对中国近代史的共同爱好,三人逐渐拉近了距离。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病逝,国共合作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新阶段。李大钊与刘仁静进行了推心置腹的深谈,希望他能摆正生活与工作的关系,早日回上海担负起团中央的工作。何叔衡去韶山看望毛泽东,对毛泽东将当地“农协”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,感到又震惊和又钦佩。

  •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,写下《沁园春·长沙》,他坚相农民阶级可以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。在清水塘的一次聚餐中,他与何叔衡、郭亮等人话别,即将前往广州工作。此前,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遭国民党右派枪杀,广州局势十分复杂,国民党内的分化趋势已不可避免。陈独秀主张退出国民党,但共产国际没有批准。这时的陈独秀已经结束与高君曼十五年的婚姻,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南京。正在东征前线的周恩来深夜拜访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,原来蒋介石向他索要黄埔军校和革命军中共产党员,以及所有跨党党员的名单。在陈延年和周恩来的建议下,鲍罗廷决定撤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部共产党员,另组国共合作的军队。

  • 这年8月,因为邓中夏与李启汉妹妹李惠馨的婚礼,毛泽东、杨开慧、周恩来、邓颖超、刘少奇、何宝珍三对夫妇及陈延年齐聚一堂。众人举杯欢庆,坚信中国未来的道路会越走越光明。婚礼后,革命者们四散东西,各自奔赴新的战场。不久,北伐军攻克湖北全境,国民革命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,中共中央也从上海迁至武汉,一边是前方战场的节节胜利、捷报频传,而另一边,国共双方的政治分歧,也随着北伐进程而愈演愈烈。1927年4月,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了掐灭北方的革命火种,逮捕了李大钊。毛泽东、罗章龙、邓中夏等人正在商讨营救对策时,接到了上海爆发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的消息。

  • 这年5月,中共“五大”召开期间,李大钊英勇就义的噩耗传来。“马日事变”爆发后,毛泽东彻底认识到,已经血流成河了,不能再这样任人宰割!他主张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,但陈独秀却不愿放弃忍辱负重求团结的老路。二人因此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。在毛泽东看来,要完成革命,所能依靠的力量就是工人,就是农民,就是革命群众,这其实也正是他与陈独秀之间的根本分歧所在。南京政府成立后,周佛海从武汉前去投奔,不料动机遭到怀疑,被捕入狱。出狱后,他对戴季陶表了一番衷心,很快就成了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和蒋介石的心腹,在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  • 起义于8月1日按期举行,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。六天后,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,也就是著名的“八七”会议。会议批判和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,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,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,为挽救党和革命,作出了巨大贡献。现实生活中,林帆、杨易、刘双喜和陈启航终于在线上“会面”了。他们感慨革命之不易,所谓 “大浪淘沙,始见真金”,在岁月和时间的荡涤之下,总有些底色是始终不变的。“八七会议”后,毛泽东回到湖南组织秋收暴动,目标是打下长沙、建立革命政权。他与杨开慧依依惜别,彼此鼓励。

  • 10月中旬起,他们开始沿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,发动土地革命,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。胡宗铎率“西征军”进驻武汉前夕,在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任职的詹大悲、李汉俊决定营救在押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,唯一的办法,是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帮忙。李书城认为此事过于草率,坚决反对,但李汉俊表示早已想清楚了,如果真能救那些关在监狱里的共产党人出来,以一换百,值了。为了保存革命火种,朱德率部加入故交、国民党将领范石生麾下,部队转战江西上堡,听闻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,特派毛泽东之弟毛泽覃上山建立联系。

  • 1928年4月,朱毛胜利在井冈山会师,两支队伍整编为“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”,简称“红四军”,毛泽东任党代表,朱德任军长,陈毅为政治部主任。而在上海,中共中央正在为即将于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,积极筹备着。邓中夏来找张国焘,传达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,陈独秀、张国焘作为特约代表出席“六大”。张国焘闻讯后一扫之前被处分的阴霾,而陈独秀却拒绝了邀请,此时他的次子陈乔年正被关押在狱中,凶多吉少。此后,陈独秀错误地接受了托洛斯基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,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悲观的估计,提出了一系列违反党的路线的观点和主张,并在党内组织“左派反对派”,这是党的纪律绝不容许的,最终,陈独秀等人被开除出党。

  • 邓恩铭在狱中仍坚持斗争,利用放风的机会提高难友觉悟,拖着病体参加绝食抗议,并寻找机会筹划越狱行动。这年除夕,红军躲避敌军追击途径大柏地,为给大家改善伙食,军需处给农户打欠条“借”来米面肉菜,吃下这顿“百家饭”,全军士气高涨,主动请战。面对“百家饭”,朱德却不动筷子,此前妻子伍若兰为了掩护部队撤退,被敌军俘获,生死不明。在毛泽东的真诚劝慰下,朱德擦干眼泪,振奋精神,参加了前委紧急扩大会议。

  • 陈公博代表汪精卫向李达抛橄榄枝,李达一口拒绝。这天正好刚从苏联归国不久、同为“一大”代表的何叔衡来找李达,因何叔衡在中国互济会工作,所以了解不少旧友的情况,得知毛泽建牺牲的消息,李达、王会悟动容,举杯为她祭奠。三人同为毛泽东的旧友,也都密切关注着他的动态。何叔衡透露,毛泽东所部准备再次攻打长沙,形势不容乐观。林帆与陈启航、杨易在嘉兴会合,决定合作录制几期历史视频,这一起要录的是主题是“株洲转兵”。红一、红三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后,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,再次攻打长沙。

  • 故事讲述到这里,陈启航、杨易、林帆也更觉革命的不易,一个真正的革命者,必须要有极其强大的内心,才能在无数次试错中,逐渐摸索出一条对的路。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的陈潭秋前往哈尔滨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精神,会中遭遇军警搜查,被捕入狱。他在狱中化名孙杰,以乐观的精神等待组织营救。为了缓和难友孟坚的自责情绪,刚刚受完刑回到牢房的陈潭秋鼓励大家坚持斗争,期待革命胜利的那天。1930年、31年间,大批在苏联学习的中国共产党人回国,投身于国内的革命斗争。李立三的“左”倾冒险主义错误得到纠正后,张国焘携妻子几经辗转,回到阔别两年多的上海。直到入住东方旅社后他才得知,几天前何孟雄等11位同志在这里被捕了。

  • 几乎与此同时,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,采取“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”的战术,针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第二次围剿。毛泽东、朱德布下“口袋阵”,等待敌军自己钻入包围圈。苦等多日,敌军王金钰部终于钻入“口袋阵”,在毛泽东、朱德的指挥下,红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,先打弱敌,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,取得了第二次反‘围剿’的完全胜利。周恩来来找王明,告知中央苏区第三次反“围剿”胜利的消息,王明不以为然,认为红军最高指挥官应为多位将领的牺牲负责。周恩来看出王明是担心毛泽东威望过高成为不稳定因素,对他的片面说法予以有力的驳斥。

  • 何叔衡感慨,从秋收暴动至今,短短4年时间,毛泽东走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,走出了几万红军的大好局面。此时的中央苏区横跨江西、福建两省21个县,已经有两百多万人口,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,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,选举毛泽东为主席,何叔衡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和工农检察人民委员。董必武自苏联归国,拜访出狱后在上海工作的陈潭秋。陈潭秋在狱中深受折磨,身体垮了,暂时无法前往苏区,两位老友约定不久后在苏区再见。包惠僧在国民党政府屡屡碰壁,无奈之下找到时任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常委的周佛海帮忙。周佛海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包惠僧收敛锋芒,凡是小心为上,千万不要得罪蒋介石。

  • 毛泽民来看毛泽东,表达了对“进攻路线”在苏区大行其道的忧虑,恰逢此时毛泽东接到中央来信,要他回去主持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。陈独秀在公开庭审时舌战法官,自辩词掷地有声,最终被判处八年监禁。李达为了摆脱特务的监视,携家眷离开上海,在北平高校任教。陈公博再次登门,请李达去汪精卫手下任职。李达不仅严词拒绝,还反问陈公博,眼下日军攻占热河,长城各口告急,为何蒋汪之间竟还在无休无止地争权夺利、搞内斗?!陈公博被问得哑口无言,拂袖而去。陈潭秋终于来到日思夜想的苏区,与董必武重逢,时隔多年,二人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又一次成为了同事。苏区盐价金贵,董必武省下自己的配额,送给陈潭秋。董必武告诉陈潭秋,正被苏区大力批判的“罗明路线”和“邓毛谢古”,其实都是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,实则是在批“毛泽东路线”。毛泽东怕周围人因自己受到牵连而遭遇政治打击,索性闭门谢客,连朱德都不见。

  • 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错误地认为,这次反“围剿”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阶级决战。他盲目听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指挥,提出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的方针,使王明的“左”倾冒险主义路线达到顶峰。红军苦战一年,终未能取得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胜利。1934年秋,临时中央决定撤出苏区。博古本有意把毛泽东留在苏区,在周恩来等人的据理力争下,才同意让毛泽东随队转移。何叔衡、陈潭秋、毛泽覃、瞿秋白等留在苏区掩护大部队撤退,即将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。此时陈潭秋的妻子徐全直已在白区牺牲,陈潭秋化悲愤为力量,以十二万分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,赶在长征开始前完成了筹粮任务。毛泽东从于都回到苏区,与妻子贺子珍准备转移事宜,两人不得不与爱子毛毛分别,十分不舍。

  • 1934年12月,中央红军到达湘南县城通道界内。博古得知中央红军只剩3万多人的事实,陷入慌乱,周恩来要求召开扩大会,研究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,并指明毛泽东必须参加。会上,毛泽东提出应立即放弃北上湘西与二、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,改为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,到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。除李德外,与会者一致同意。之后,中央红军渡过乌江,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身后。1月7日,红军进入黔北重镇遵义,获得了短期休整的机会,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,依次展望了革命胜利后的美好图景,还彼此约定,到时要一起去莫斯科看看。几天后,遵义会议召开,纠正了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以来军事路线的错误,结束了“左”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,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,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事关生死的伟大转折。

  • 此后,毛泽东又带领红军三次渡过赤水,有效地调动和歼灭了敌人,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企图。何叔衡、陈潭秋等按照中央指示往闽西方向突围,发现敌情紧急转移。何叔衡受伤,队伍去老乡家暂作休整。陈潭秋拖着病体,根据遵义会议精神,制定了在当地坚持游击斗争的正确方针。会后,他经汕头、香港到达上海,医治伤病。而此时的中央红军,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,正想尽一切办法与红四方面军会合。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,克服重重困难,翻越终年积雪、空气稀薄的夹金山,终于到达懋功地区,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。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先遣部队前来迎接,他与徐向前都认为,下一步应回岷嘉地区,在川陕甘边建立根据地,这与中央北上川陕甘的计划不谋而合。

  • 1935年8月,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。中央要求左路军迅速出兵班佑,向右路军靠拢,但张国焘一意孤行,拒绝继续北上。身在左路军的朱德和刘伯承对张国焘分裂中央的行径予以坚决抵制,张国焘一怒之下,扬言要对他们进行纪律制裁。另一边,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位于陕北根据地边境的吴起镇,与陕北的红十五军会合。紧接着,毛泽东、周恩来等人率领红军取得了直罗镇大捷,粉碎了敌军对陕甘边苏区的“围剿”,巩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。毛泽东指出,对所有俘虏都要进行政治教育,着重对他们宣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。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复校在即,董必武继续出任校长。学员众多,董必武主动提出可以在露天上课,这种不怕吃苦的乐天派精神感染了其他同志。

  • 1936年1月底,张国焘召开会议,表示同意瓦窑堡决议的方针路线。6月6日,张国焘宣布取消他另立的“临时中央”。10月22日,红一、二方面军主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,红军长征胜利结束。为了说服蒋介石改变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反动政策,接受“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”的主张,张学良、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,西安事变爆发。中央接信后开会研究,毛泽东主张,可以有条件地恢复蒋介石的自由,和平解决西安事变,并借此机会变国内战争为抗日战争。陈独秀、陈松年得知蒋介石被扣在西安,顿感一家人的血海深仇有望得报,但陈独秀很快明白,必须国难当头,必须放下家仇,惟愿蒋介石能够就此悔悟,奋起抗日。

  • 9月23日,蒋介石发表谈话,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。至此,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,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。杨子烈来到延安,与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张国焘夫妻团聚。王明由苏联回国,在十二月会议上提出“一切经过统一战线,一切服从统一战线”原则,在毛泽东等人的坚决抵制下,王明的错误意见没有形成决议。张国焘去找毛泽东,提出要代表边区参与清明节祭祀黄帝陵活动。这一反常的举动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。就在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带领全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同时,国民党内以周佛海为代表的一批投降派、亲日派,却错误地对抗战前途抱持悲观情绪,通过各种渠道与日军接触谈判,谋求所谓的“和平”。

  • 蒋介石安排张国焘进军统工作,身在延安的杨子烈挺着大肚子向毛泽东辞行。毛泽东明知她不会再回来,仍大度地予以放行。去苏联治病的王稼祥回国,带来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决议,以及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“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”的口信。毛泽东撰写的抗战名篇《论持久战》在大后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经由《新苏黎世报》记者波斯哈德的实地采访,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被欧洲了解。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在即,王明竟提出在武汉开会的不合理要求,对此,周恩来、董必武等长江局其他负责人都予以坚决抵制。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正确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,规定了党在相持阶段的任务,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。

  • 1939年6月,蒋介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“平江惨案”,毛泽东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反动派。此事也令党中央意识到,为了针锋相对地回应国民党顽固派的谬论,延安还需要更多的“笔杆子”。毛泽东收到李达的《社会学大纲》后,看了不下十遍,常看常新,他评价该书是“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”。张闻天提议请李达到延安来,协助宣传工作,这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。在刘双喜的邀请下,陈启航与杨易准备动身前往延安。陈启航提前做好了几期视频,其中一集关于许久没有出现的陈潭秋。陈潭秋从苏联回国后,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。周恩来去苏联治伤前,转道迪化探望老朋友。陈潭秋告诉张周恩来,新疆军阀盛世才已经撕掉“亲苏”“拥共”的招牌,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。陈潭秋庄重承诺,尽管环境险恶,仍会与同志们一起好好建设新疆,支援抗日前线,完成党交办的任务。李达昔日的学生、同事吕振羽到访重庆,转达了来自毛泽东和延安的邀约。

  • 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,阎锡山集中6个军的兵力,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新军即决死纵队和牺盟会组织发动进攻,制造了“晋西事变”,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遭受了巨大损失。晋西事变后,国民党顽固派又先后在陇东、冀南等地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。八路军在自卫的原则下,在有理有利的条件下,进行了坚决的反击,击退了来犯之敌,并通过谈判与国民党军队划定了各自的防区,彻底粉碎了第一次反共高潮。而此时,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。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与意志,1940年3月,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,汪精卫成立南京傀儡政府,成为日寇侵华恶行的工具和帮凶。

  • 包惠僧从张国焘处得到消息,急忙上山探视。但陈独秀已进入弥留,抱着《小学识字教本》撒手人寰。盛世才倒向蒋介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,中共中央决定撤出在新疆的党员。陈潭秋发扬精神,主动要求留下殿后。几乎与陈公博同时,周佛海也开始铺垫退路。他通过军统香港站和上海站,联系上了戴笠,还和陈果夫、陈立夫搭上了关系,通过他们,向蒋介石转达合作的愿望。1942年9月17日,军阀盛世才派人将陈潭秋、毛泽民等5名中共驻新疆负责人秘密软禁,第二天,又包围了八路军办事处,将中共在新疆的全部人员拘押,连家属和病残都不放过,制造了骇人听闻的“新疆事件”。

  • 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,董必武单刀赴会,申明了中共坚持抗战的立场,公开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行径,有力反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造谣和污蔑,获得了广大进步人士的赞誉。1943年9月27日,陈潭秋、毛泽民和林基路三位烈士,被盛世才秘密杀害。由于消息隔绝,党中央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遇难,仍在积极展开营救。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基地被美国海军一个接一个地拔掉,周佛海预感到日本帝国主义大势将去,托人给蒋介石传话,应当保全实力,以备中日问题解决之后对付共产党,暗示自己届时将助蒋介石一臂之力。国民党特务越来越肆无忌惮,常常上门骚扰八路军办事处。董必武以过生日为名,宴请民主人士,争取到社会各界对共产党的支持。

  • 重庆方面公布了旧金山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名单,共产党代表只有董必武一人,原定参会的恩来和博古同志都不在其中。董必武向毛泽东表示,他所代表的是党和党所领导的解放区,身后有解放区一万万人民、97万正规军和220万民兵的支持,旧金山之行,一定不辱使命。董必武参加“中国民主同盟欢送会”,他在答记者问时指出,新中国不是任何一个党派、一个组织可以代表得了的,各党派之间更不应以对抗的方式一较短长,一分高下。新中国成立后,董必武历任政务院副总理、全国政协副主席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,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代主席等职务。

  • 1949年10月1日,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,庄重地向全世界宣布,中华人民共和国、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,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。今年是2021年,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,追溯历史,陈启航、杨易、林帆、刘双喜一起回到故事的起点——嘉兴南湖。百年前,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,从此,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,劈波斩浪,开天辟地,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。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。“红船精神”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。

收起
演职员表